被国家点名13次 今日头条改了吗?

被国家点名13次 今日头条改了吗?
2018-02-26 15:37:10  阅读:0 搜狐

  2017年以来,政府部门频频开展“清网”、“剑网”行动,对多家媒体、网站和平台大力整改。网络上荤段子、明星炒作和为了吸引眼球而炮制的标题党开始被政府“盯上”,遭到严厉打击,其中今日头条在2017年至今因为内容低俗涉黄、窃取用户隐私、推广虚假广告等问题,被监管部门和中央媒体约谈和曝光达13次之多。然而,从效果上来看,被约谈13次的今日头条似乎把政府的话当成了“耳旁风”。

  今日头条为何多次被国家点名?

  从实验性产品“内涵段子”发展起来的今日头条从骨子里带着“为注意力而活”的基因。自2012年成立以来,成长短短几年的今日头条如今已涉足资讯、问答、社交、视频、直播等多个领域。可能步子迈得太快,容易让人忘了初心,为了不断吸引用户眼光、提高流量和收入,在推出一系列产品的同时,今日头条一次次踩到政府监管甚至法律的红线,不断降低推送内容标准和广告审核门槛,终于在2017年被国家屡屡点名批评。

  总结起来,在过往13次点名中,因低俗、色情、“让算法决定内容”等被点名11次,因侵犯用户隐私被点名1次,因非法广告被点名1次……这其中不但涉及今日头条聚合资讯app,还包括其下的火山小视频、头条问答等产品。

  在所有的处罚中,力度最大的莫过于人民网接连三次批评。张一鸣曾经说“算法没有价值观”,但今日头条屡次被约谈整改的被动处境已经说明问题,正如个别专家所言,“‘工具理性’如果完全抛弃‘价值理性’,不可能带来真正的优质内容。”色情低俗信息大行其道,加之“点击什么标题=我是什么人”这样的荒唐逻辑,无疑让用户钻入了一条越走越狭小,越走越深的死胡同。

  除了人民网点名,今日头条还在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中被曝出向用户推送“免考拿本科”虚假广告,导致消费者上当受骗,缴纳的巨额学费打了水漂。“广告”本身无可厚非,但今日头条显然没有尽到广告审查的职责。今日头条在2017年宣称已经“累计有6亿的激活用户”,这意味着有6亿用户每天会被今日头条推送的广告影响,如果虚假广告横行,后果不堪设想。

  如果低俗信息、虚假广告是对用户的欺诈,那么今日头条侵犯用户隐私就是彻底的绑架。今年年初,工信部约谈今日头条,指出其app存在通过麦克风窃取用户隐私的问题。虽然今日头条对此做了否认,但它却始终无法回答很多用户遇到的类似“和朋友聊天讨论西餐厅,今日头条马上给你推送西餐相关的广告和资讯”的问题。

  “道歉”后的今日头条改正了吗?

  2017年9月,在被人民网三次点名后,今日头条通过《正视不足,勉力前行》一文回应称:“公司将正视机器学习技术目前整体发展的不足,勉力改进”;2017年12月底,在因持续发布低俗信息被网信办约谈并责令停止更新24小时后,今日头条表示,“将严格按照整改通知,逐一落实各项管理要求。”

  而事情总是跟我们想象的不太一样……

  一年多的时间里,今日头条一直是政府机构和媒体重点关注的对象,在如此大力度的监督下,今日头条及其下各个产品的推送内容却并没有任何优化。2018年2月10日,我们分别点开今日头条客户端的“图片”、“段子”、“视频”等频道,充斥的仍旧是低俗和色情内容。

  而这种低俗内容还传染给了今日头条旗下的火山小视频和抖音,今年2月12日央视《焦点访谈》栏目点名批评了火山小视频旗下的主播李天佑,内容低俗甚至涉毒,影响恶劣。有知情人士称,火山小视频和抖音春晚冠名被撤也与此有关。

  今年1月爆出的侵犯用户隐私问题,今日头条依然未做整改。据知乎网友反映,今日头条客户端在未经用户同意的情况下,悄悄开通“同步通讯录”功能,隐私设置中无法设置不推荐自己给认识的人,也无法设置不让他人看到自己关注的头条号。该功能可把通讯录中使用今日头条App的用户,推荐给其他通讯录好友,未经允许就获取用户通讯录信息,已经侵犯了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。

  隐私问题尚我行我素,广告问题又如何呢?当用今日头条app搜索“补牙 价格”后,前几条搜索结果便出现多家来自“xx医院”的信息,并且没有“广告”标注字样。可见,今日头条并没有把政府的监管、媒体的指责放在心上,广告依然泛滥缺乏管理,颇有点“你说你的,我干我的”的意味。

  如今,各种资讯类app几乎占据了我们全部的零散时间。从商业角度,今日头条正是利用了这一趋势才得以迅速发展,但利益与责任本该对等,只顾利益、忘记责任不可能走得长远。我们在2017年看到了频频触及监管红线的今日头条,却没能在2018年初看到它变得更好,希望下次点名不要来的太快。

 

“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,可以联系本站!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!